关于博厚茶社

“博厚”出自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博厚所以载物也,高明所以覆物也。”

《墨子.尚贤》也以“博乎道术”“厚乎德行”“辩乎言谈”为贤者之风。

苏轼《稼说送张琥》:“去此而务学也哉!博观而约取,厚积而薄发” 。 .

博厚茶社始于民国八年(公元1919年),最初位于浉河区西部五十多里远的董家河。由张、周、余等几个姓氏的士绅乡贤茶工集股筹资,开荒种茶3万余窝(30余亩),后发展到5万余窝(50余亩),产茶1500余斤,获利银洋600余元。数十年风风雨雨,博厚茶社也曾经几度变换。据解放初县政府《调查资料》记载:“博厚茶社,初有5万余窝茶树,因连年无力兴修,现仅有好茶6千窝,二等茶树1万4千余窝,往年产量达1500斤,现年产量只有400斤。”

五十年代以来,政府号召大力恢复和发展茶叶生产,博厚茶社边垦复老茶园,边开辟新茶园,规模达到60多亩。1983年开始承保,近年博厚茶社传人们开始开拓新茶园,发展新品牌,拓展茶及茶相关产品。

2016年,博厚茶社品牌升级,进行了商标注册和从新的品牌策划,对原有生产方式也进行了规范化现代化升级。品牌产品定位集茶叶、茶食、茶器、茶油、茶花等产品,茶山民宿经营一体化、打造信阳本地茶文化特产综合运营的特色品牌。

关于信阳八大茶社

信阳种茶始于东周,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。唐时茶叶被列为贡品,进献朝廷。陆羽《茶经》里面盛赞“淮南茶,光州(今天信阳潢川、光山、商城、固始)上”。宋时苏东坡赞曰:“淮南茶,信阳第一。”,(古时淮南相当于现在的江苏省中部、安徽省中部、湖北省东北部和河南省东南角等范围;即淮河以南,长江以北,湖北应山、汉阳以东的江淮地区,治所在扬州)。明末,因茶税过重,又遭匪劫,遂砍伐殆尽。但在茶农辛勤培育下,终于能代代相传下来,并不断改进栽培、采制技术。

晚清以来,茶业复苏,风格独特的“信阳毛尖”基本形成,闻名遐迩,成为全国名茶之一。清末民国初,信阳本地士绅提倡开山种茶和垦复老茶园,集股筹资,先后在西、南部山区开荒种茶,相继建立元贞、宏济(车云)、裕申、广曾、森森(万寿)、龙潭、广生、博厚八大茶社。城里也相继开办专营毛尖的茶庄。民国初年,信阳毛尖,十分畅销,已远销开封、南阳、北京、天津等地。

1915年,信阳毛尖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和茅台酒一起荣获金奖。解放后,“信阳毛尖”在五十年代就被誉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。而后多次荣获省、部和国家优质名茶奖。产品皆与这些老茶社颇有关系。 八大茶社的创建,为古老的信阳茶区写下了不寻常的一页,为信阳茶叶生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
关于信阳毛尖

信阳毛尖亦称“豫毛峰”,属绿茶类,中国十大名茶之一,河南省著名特产,被誉为“绿茶之王”。主要产地在信阳市和新县,商城县及境内大别山一带,那里的光照、土壤、水分等自然条件很适合茶叶的生长。信阳毛尖具有“细、圆、光、直、多白毫、香高、味浓、汤色绿”的独特风格,具有生津解渴、清心明目、提神醒脑、去腻消食等多种营养价值。

唐代,茶叶生产发展开始进入兴盛时期。公元760—780年间,茶圣陆羽编写的世界第一部茶书《茶经》,把全国盛产茶叶的13个省42个州郡,划分为八大茶区,信阳归淮南茶区,有评“淮南茶,光州上”光州即为现信阳南五县。北宋时苏东坡谓:“淮南茶,信阳第一。”

1915年,信阳毛尖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;

1958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;

1985年获中国质量奖银质奖;

1990年信阳毛尖品牌参加国家评比,综合品质第一名,荣获中国质量奖金质奖;

1982年、1986年评为部级优质产品,荣获全国名茶称号;

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,被授予“中国茶文化名茶”称号;

1999年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;

信阳毛尖不仅走俏国内,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,远销日本、美国、德国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;

2010年中国农产品(茶叶)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对全国113个茶叶区域品牌价值进行了评估,首次发布了全国83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,茶叶品牌价值前三甲:西湖龙井、安溪铁观音、信阳毛尖。

2011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总量达810亿元,平均品牌价值8.62亿元,其中信阳毛尖以45.71亿元位居第三。

在2017年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,信阳毛尖排在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第二位。